湖南省2017年度風景園林行業論壇成功舉辦
發布者:admin 來源:湖南建科園林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17-09-29
2017年9月28日下午, 湖南省2017年度風景園林行業論壇在長沙星享酒店三樓璀璨廳隆重舉行。本次論壇以“新形勢下的園林設計”為主題,吸引近300位行業領導、專家、學者、設計師、高校學生參與,各界人士濟濟一堂,共慶行業盛會。
會場盛況
論壇主持人:湖南建科園林有限公司董事長文友華先生
論壇由湖南建科園林有限公司董事長文友華先生主持,會議伊始,建科園林設計院院長陳瓊琳教授代表協會宣讀致辭,拉開論壇序幕,多位省內外行業專家、學者依次進行專題講座,6位演講嘉賓的主旨報告精選內容如下:
1/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副院長劉志成教授
【風景園林設計生態的形式】
劉志成教授從北京頤和園及法國的凡爾賽宮切題,引發對生態的形式之思考,拋出如何“更為有效地構建生態環境”此類專業問題,再結合國外多個經典案例,提出相應的生態形式,如對自然的順應與塑造、轉化與再生、拼貼與重塑等等,劉教授認為“模擬自然”,構建“近自然”的形態,是“生態形式” 構建的重要途徑,但這只是生態形式構建中需要考量的眾多因子之一;今天的 “生態設計”是建立在科學理性基礎之上的、藝術化的、新的形式建構,是在理性梳理自然(形態)特征的基礎上,將人類生活植入到自然之中,將自然與生活有機結合到場所之中,在解構自然的過程當中,塑造人化的生態環境。 “生態的形式” 塑造是一個創新的過程,創造獨具魅力的園林形式,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將其固化。
2/棕櫚設計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文英教授
【新型城鎮化下的小城鎮景觀規劃與建設研究——以湖南吉首為例】
張文英教授兼具學者與企業家的多重視角,著眼于新一輪城鎮化改革的大潮,在城市雙修的大背景下,探究新型城鎮化下的小城鎮景觀規劃與建設,并以湖南吉首為例,深入剖析其具體研究模式:基于對吉首市自然、人文等各項現狀資源的調研,反觀城市綠地系統、城市景觀風貌、城市空間格局等相關規劃,協調城市品牌策劃,明確其規劃目標、規劃策略、規劃要點,其中重點打造城市公園系統、濱水開放系統、綠色交通系統,構造多元景觀體系,共同打造苗族土家族文化+武陵山區自然環境深度融合的自然城市。結合理論基礎,張教授以其在吉首實施的眾多項目為例,生動闡釋了吉首的更新美化,張教授表示隨著特色城鎮建設的熱潮以及國家政策的大力推進,特色小鎮成為城鎮化的新常態下我國轉型發展和創新改革的新熱點,棕櫚園林希望通過“特色小城鎮”的研究與建設實踐,進行新型城鎮化道路的特色探索。
3/長沙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園林總工程師廖艷紅教授
【景觀格局思考】
廖艷紅教授以“景觀格局思考”為題,從人之格局出發,強調認知決定格局,而景觀格局中的空間格局則是大小和形狀各異的景觀要素在空間上的排列和組合,是各種生態過程在不同尺度上作用的結果。
廖教授重點從以下景觀要素引發思考:生態環境要素、視覺與空間形態要素、文化與行為要素。以長沙市生態環境為例,從人口、自然生態結構、生態環境要素、規劃控制及實施管理等角度闡述其發展歷程,并結合數十年從業經歷,對現行城鄉規劃設計的諸多問題發出拷問,如設計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如何規劃,如何落地,如何評價?如斯遠慮,圖文并茂以詼諧之口吻娓娓道來,引得掌聲雷動,亦引人深思。附以廖教授之結語共勉:“自然之路,且行且珍惜;格局之問,且做且斟酌!”
4/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風景園林學院副院長陳月華教授,
【低維護的園林植物配置探討】
陳月華教授一直致力于植物景觀的研究,本次演講以“低維護的植物景觀”為題,分享了關于種植設計的相關知識與理念,陳教授從湖南地區植物景觀的現狀入手,運用圖片對比與比喻等多種方式,生動形象的闡述了她對新形勢下園林植物設計的看法!鞍葱柙O計”的理念提倡種植設計不應過于看重裝飾性,更應該從實用性、生態性的角度出發;“適地適樹”的原則在于選擇植物種類時,考慮鄉土樹種的同時,更應該結合場地的特點,充分尊重植物的生態習性;“三分種七分養”的說法道出了低維護的植物景觀將成為更受歡迎、更被推廣的植物景觀形式。
植物配置沒有一成不變的模式,植物景觀不僅僅是為視覺的美感服務,更重要的是承載著生態的功能,在滿足功能的前提下控制比例、種類及數量、配置形式,“量地種樹“做最適合場地的植物景觀設計,設計與施工過程需要緊密結合,平衡經濟效益與環境效果。陳教授結尾不忘鼓勵各位同行,理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會間,湖南建科園林有限公司青年設計師代表鐘遠航女士分享公司近年設計施工一體化代表作:湖南省資興市東江灣北岸風光帶,項目歷時2年,為資興市民帶來了一處自然舒適、引以為豪的城市空間,也是湖南建科園林有限公司在城市建設方面的又一次探索與征程。
5/湖南建科園林有限公司設計總監范俊芳教授
【溫哥華城市更新思路借鑒——以 Northeast False Creek為例】
范俊芳教授旅居溫哥華多年,致力于研究建筑及景觀設計體系,結合國外的設計、生活經驗,本次范教授以溫哥華市中心最后一塊未開發的大片土地Northeast False Creek(NEFC)為例,講述其規劃的意義在于給該區域帶來巨大的變革,它將是溫哥華下一代人最重要的城市建設與發展的機會,是溫哥華具有標志意義的城市變革項目。為此,重點開展三類專項規劃,包括街道系統更新,地區發展規劃及公園設計,其中,最為重要的一步在于前期調研多渠道聽取公眾意見,并及時進行多輪有效回饋,范教授認為公園不只是一個形象的象征,它更是一個與市民息息相關的場所,它綜合了城市的多個問題,承載了豐富的城市內涵。一個優秀的設計的意義遠不止完成景觀空間這么簡單,而是一個能解決“城市病”的鑰匙。因此,更多,更細致的調研是完成一個優秀設計的基礎,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城市綠地的作用。
6/中機國際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風景園林設計所所長鄭廣
【“巴學園”的啟示——以楓樹山中航城小學景觀項目為例】
鄭廣從事園林設計行業多年,于項目細微處飽含情感,本次講座以小學景觀項目作為分享點,透出一線設計人員的激情與情懷。小學是一類特殊的場所,伴隨一生的記憶,面對甲方“有意思”這個景觀設計任務,設計團隊開始了對教育及景觀的思考,開始重新認識學校這個空間,重新認識學生這個角色,團隊致力于做孩子們喜歡的景觀——留下回憶,做孩子們能參與、互動的景觀——體驗認知, 做對孩子們有教育意義的景觀——感受成長,為此設計有體驗花園、口袋花園、雨水花園、運動花園四個主題花園,其設計質樸、耐人尋味,于幼小的心靈中播撒自然的種子,是對校園、老師、學生、教育的回饋,唯有不忘初心,體味生活,方能做出感動心靈的作品。
各位專家精彩的分享,為園林行業帶來了眾多現狀問題的反思及其改進建議,同時也引入新潮的思路,為行業發展注入活力。
論壇尾聲,湖南園林行業老專家周處長激情洋溢的總結發言,一方面對湖南建科園林有限公司榮獲湖南省優秀工程勘察設計一等獎表示祝賀,同時也為各位同仁對行業的付出表示衷心感謝,有志者,事竟成,中青老少齊協力,共謀行業新景觀。